西藏雄村斑岩型铜金矿集区1号矿体晚期多金属矿脉的成因及指示
编号:86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0:10:42 浏览:805次
口头报告
摘要
西藏雄村斑岩型铜金(Cu-Au)矿集区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段南缘,主要由1、2号斑岩型Cu-Au矿体组成,1号矿体发育早期的斑岩型Cu-Au矿化和晚期叠加的多金属(Zn-Ag-Au-Cu±Pb)矿化(脉)。根据多金属矿脉中金属硫化物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石英的原位O同位素组成,表明晚期从岩浆出溶的成矿流体在开放性裂隙中运移,经大气降水的强烈混合,引起含矿流体的温度、氧逸度、硫逸度和酸碱度的改变,导致Zn-Ag-Au-Cu-Pb沉淀于开放性裂隙中,形成了晚期的多金属矿脉。根据多金属矿脉的地质特征,其成因类型可能属于“次浅成低温热液矿脉”,连接了深部斑岩型矿化和浅部的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化。结合斑岩型矿化和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化的地质特征及流体性质,认为多金属矿脉的形成指示了晚期岩浆含矿流体与碱性流体的混合促进了Cu的过早沉淀,导致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相对于斑岩成矿系统中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普遍缺乏Cu。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