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波辐射计数据的青岛站逆温和逆湿共生现象研究
编号:814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08:44:39 浏览:803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本研究利用在黄海沿岸城市青岛部署的微波辐射仪获得的高时间分辨率温湿廓线数据,系统探讨了逆温和逆湿共生现象。在为期两个月的观测期间,共识别出19084个逆温和18998个逆湿个例。根据逆温的垂直结构特征,将其划分为两种类型:贴地逆温和悬空逆温。研究发现,这两类逆温与逆湿的关系存在显著差异。悬空逆温底部与逆湿层顶重合,表明悬空逆温能够阻隔近地面水汽的垂直扩散和输送,从而有利于逆湿的形成和维持,这一点印证了前人提出的"输送阻挡效应"。此外,悬空逆温的存在为逆湿层以下的边界层提供了一个类似"盖子"的结构,可能有利于雾和低云的形成。与此不同,贴地逆温的强度与逆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并非简单的水汽输送和阻挡问题。我们推测,在逆湿层存在时,水汽可改变大气辐射传输过程:逆湿层底部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会加剧地气温差,促进贴地逆温的发展;同时,干燥地面的负辐射通量也有利于加强贴地逆温。因此,辐射效应可能是导致贴地逆温和逆湿共生的主要机制。该研究揭示了逆温和逆湿共生的内在机理,为改进边界层温湿廓线的模拟提供了参考,有利于提高雾的预报准确性,也加深了对边界层复杂热动力过程的认识。
稿件作者
周星旭
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李昀英
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张潮
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