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地闪梯级先导持续时间及其在雷暴中的演变
编号:76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22:47:58 浏览:850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08:3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2] 主题12、大气物理与气象气候 [S12-6] 主题12、大气物理与气象气候 专题12.6、专题12.11(19日上午,226)

暂无文件

摘要
本文利用江淮天电阵列记录的低频闪电波形数据,基于机器学习闪电类型识别算法,对华南地区8次雷暴中初始击穿脉冲和负回击进行识别,共识别出11250例负地闪,统计分析了负地闪回击和初始击穿脉冲时间差(TIB-RS)特征随雷暴演化阶段的关系,结果表明:1、多回击地闪相比单回击地闪其TIB-RS更短,并呈现随回击数增加而系统性降低特征,同时TIB-RS随首次回击电流增加而减少;2、TIB-RS与雷暴的生命周期演变过程息息相关,雷暴单位时间内(15分钟)的TIB-RS中位数与最大回击数、最大峰值电流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单回击负地闪百分比呈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负地闪的梯级先导时间变化与雷暴中的电荷结构演变有关。

 
关键词
负地闪;梯级先导;初始击穿
报告人
田世健
博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稿件作者
田世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刘非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祝宝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