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闪电活动日分布的变化及其与气溶胶的联系
编号:76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22:47:55 浏览:808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09:4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2] 主题12、大气物理与气象气候 [S12-6] 主题12、大气物理与气象气候 专题12.6、专题12.11(19日上午,226)

暂无文件

摘要
本研究利用9年(2010-2018)地闪定位数据、气溶胶和其他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四川盆地夏季闪电活动的日分布变化以及气溶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研究区域气溶胶含量的逐年降低,闪电活动的日分布由2010-2013期间的单峰形式转变为2014-2018期间的双峰形式。研究区域在污染年份(2010-2013)的雷暴产生闪电的能力强于清洁年份(2015-2018),但发生雷暴的天数更少,在下午发生的雷暴数量更少,水平尺度更小,在夜间反之,此外有更多以夜间单峰形式为主的极端雷暴。其他气象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气溶胶的辐射和微物理影响随着气溶胶含量的降低而减弱,由此推测,气溶胶影响强度的变化结合其对研究区域昼夜闪电活动的不同影响(Wang等,2023)可能导致了闪电活动日分布形式的变化。
关键词
闪电,气溶胶
报告人
汪海潮
在读博士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稿件作者
汪海潮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谭涌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师正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