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海陆负地闪的差异
编号:74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22:46:52 浏览:731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0:22(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12] 主题12、大气物理与气象气候

暂无文件

摘要

本文基于2019年11月24日马来半岛的数个雷暴活动中,针对陆地、海域、岛屿和沿海四种地形的热带负地闪展开研究工作,合计一千一百零三道地闪。研究结果显示,海域中的负地闪在峰值电流方面表现出更强的特性,这可能与海洋环境的电气特性有关,例如海水的导电性和吸引电荷的能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与预期相反,来自雷暴2号的海域负地闪的平均峰值电流为-51.92 kA,明显低于岛屿和沿海地带的平均值(分别为 -78.30 kA 和 -74.87 kA)。这一不寻常的发现与过往认知形成了鲜明对比,突显了该海域中负地闪的特殊性。对于这种海域负地闪电流异常表现的原因,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这项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不同地形环境下闪电行为的差异,并对改进雷电监测和预警系统提供了重要线索。对于海域负地闪电流异常的探索,可能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和挑战。通过深入了解负地闪的特性和机制,可以更好地预测和应对雷电活动对人类和设施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社会的安全性和抗灾能力。

关键词
磁场,热带雷暴
报告人
SEAHBOON YORK
博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稿件作者
SEAHBOON YORK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陆高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