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结皮影响下的土壤侵蚀模型修正
编号:73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22:14:14 浏览:719次
张贴报告
摘要
土壤侵蚀预报模型是定量评价土壤侵蚀强度,了解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进行水土保持规划的科学工具。土壤可蚀性因子(K 因子)是土壤侵蚀预报模型中表征土壤参数的指标,与土壤理化属性密切相关。黄土高原退耕通过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细化土壤颗粒,进而影响土壤可蚀性因子 K 值。而退耕地 K 值的变化可能是降低侵蚀量的原因之一,但尚不明确耕地与非耕地 K 值的差异性。作为土壤侵蚀预报模型中影响土壤流失量估算精度的另一个重要参数,覆盖与管理因子(C 因子)一直是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非农地的 C 值的大小由土地利用类型和覆盖度等因素决定。对于草地而言,多数研究集中在绿色植被和凋落物对 C 值的影响,而生物结皮的发育及其盖度对 C 值的影响鲜有报道。生物结皮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广泛分布的地被物之一,通过覆盖作用直接影响坡面的水土流失,但目前已有的土壤侵蚀模型对生物结皮的影响考虑不足,这可能会影响土壤流失量的估算准确度。具体结果如下:(1)黄土高原退耕后,0-20cm 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显著增加未显著影响土壤可蚀性 K 值。相较于耕地,黄土高原退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了 1.22~2.83 g·kg -1,乔木林地、灌木地、草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平均增加 71%、49%和 46%。 而土壤颗粒组成以及土壤可蚀性 K 值与耕地差异不显著。(2)随着生物结皮的发育,土壤侵蚀显著减少。土壤损失率与生物结皮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幂函数来量化。(2)在1 μg g-1生物量以下,土壤损失率与耕地相匹配。在1-9 μg g-1范围内,这些速率显著下降,导致沉积物减少66.3%。在9 μg g-1以上,土壤侵蚀几乎停止,沉积物减少了96.4%。(3)当生物量超过9 μg g-1时,生物结皮因子设为0.01。在这个阈值以下,它被表示为一个指数函数。(4)经过两年的现场试验的验证,NASH系数分别为0.82和0.66,RMSE值分别为0.10和0.08。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