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典型红砂岭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时空分异特征和成效分析
编号:73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22:14:14 浏览:866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08:09(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11] 主题11、地表过程与地貌

暂无文件

摘要
土壤侵蚀是造成流域土质退化的主要原因。由于不同流域地质地貌特点差异较大,治理措施和成效也各有不同。红砂岭地貌是华南地区受强烈的风化与雨水冲刷作用形成的独特冲沟地貌类型,研究其水土流失治理对此类独特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南雄盆地独特红砂岭地貌区为研究对象,选用RUSLE模型,利用高分二号影像分析南雄盆地治理前后土壤侵蚀模数,进而对研究区水土保持治理前后的不同年份土壤侵蚀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治理前的平均侵蚀模数约为3943.56 t·km-2·a-1,属于中度侵蚀,治理后的平均侵蚀侵蚀模数降低约为2023.1t·km-2·a-1,转成轻度侵蚀,土壤流失总量由治理前464万吨减少到238万吨,降幅约48.7%。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强烈侵蚀、极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的红砂岭地貌面积急剧减少,土壤侵蚀得到有效控制,说明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治理红砂岭地貌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该研究为南雄盆地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工程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小尺度特殊区域的水力侵蚀规律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壤侵蚀;RUSLE;水土保持措施;生态修复
报告人
徐玥
硕士研究生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

稿件作者
徐玥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
徐国良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