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模式下人工植被遮蔽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编号:67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22:12:57 浏览:912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植被是控制风蚀最有效的保护措施之一,而灌木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之一,可以提供有效的防风作用。由于干旱地区水分和营养物质限制,野生植物大多以斑块状分布,因此种植人工植被并进行定期维护是控制风蚀的有效途径。为了获得人工植被的最佳种植模式、评估遮蔽效应和预测现有植被的沉积物输运情况,本研究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下人工梭梭林的遮蔽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增加植被种植密度、改善前排的种植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其遮蔽效应。在迎风前排缓解了漏斗效应后,后排的植物可以稀疏种植。(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多行林带可以叠加多个单行林带的流场,在此情况下保护距离为30h。流场的发展符合孤立粗糙流、尾迹干扰流和掠过流。(3)风蚀主要发生在前排植被底部,植被背风侧出现V形沉积区。在平坦地表条件下,高密度林带的背风侧难以发生沉积物输运。该研究有望为深入了解林带周围的风力动力学提供基础,并为林带设计提供指导。
稿件作者
何晨晨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柳本立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