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空间视角下中国历史城区人居环境空间演变和驱动机制研究——以北京外城为例
编号:6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09 10:40:04 浏览:835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下,探究中国历史城区的人居环境空间演化过程和机理,对城市历史保护和中心用地的高效集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三生”空间视角出发,选取北京中轴线南二环的外城区域作为案例,采用用地扩展强度指数、信息熵、核密度分析法、重心迁移法等方法,分析了1980-2023年期间该地区人居环境空间演变特征。研究围绕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及生态空间三个纬度,探究其演化过程,并从城市政策、空间生产水平和空间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进行驱动因素分析。结果如下:(1)基于城市政策和空间功能划分“三生”空间评价体系。认为生活空间始终是人居环境发展的主导力量,单一空间功能向生产和生态功能组团或复合的形态过渡,实现从传统人居环境空间向新型复合空间的转变;(2)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生活空间主要沿城市轴线道路由北向南扩展,生产空间从以第二产业为主转向第三产业金融业和旅游业为主,并主要分布于沿轴线道路的西侧;生态空间则因历史政治事件影响,在南部形成组团态势,呈展现向外斑块化扩散趋势。(3)历史城区空间的演变过程是公共政策引导、商业资本运营和居民自组织协调的双重内外驱动作用力的结果,其中内力集中在历史街区为代表的居民生活空间结构的延续与更新,外力则反映在政策和资本导向下的“三生”空间的转型与更替。对北京外城的案例研究,可更好的理解长期经济社会变迁背景下历史城区人居环境空间的变化和特征,且有助于丰富城市核心区规划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关键词
“三生”空间;历史城区;人居环境;空间演变;北京外城
稿件作者
郑祎
北京工业大学
戎卿文
北京工业大学
戴俭
北京工业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