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公路多年冻土段典型路段路基病害分析
编号:62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22:12:50 浏览:890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7:0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7min

所在会场:[S11] 主题11、地表过程与地貌 [S11-2] 主题11、地表过程与地貌 专题11.10、专题11.11、专题11.15、专题11.16(18日下午,212)

暂无文件

摘要
在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青藏公路路基下伏多年冻土的冻融是导致路基病害的主要因素,且与多年冻土上限、含冰量及地温等密切相关。因此,青藏公路布设了大量措施用来减缓多年冻土冻融对路基的影响,如修建特殊路基、加高路基和以桥代路等,这些措施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多年冻土对路基的影响,但有些布设措施的路段仍然会发现较为严重的病害。为探究病害原因,本文选择青藏公路具有典型代表的路段和附属设施进行病害的研究,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使用探地雷达并结合现场调查、地层信息和地温信息等多源数据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热管路段(K2952-2953)公路路基的修建对多年冻土上限的影响已趋于稳定(抬升至稳定上限),但路基内部和底部存在明显的局部松散区域是导致该段路基出现不规则沉降等病害的主要原因,并且阴阳坡效应也会影响热管对高路基路段的病害治理;对多年冻土段涵洞的调查研究表明,多年冻土的存在是涵洞发生病害的决定因素,主要影响涵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此外,金属波纹管涵在多年冻土区应用效果良好。研究成果可为今后青藏公路路基病害治理提供一定依据。
 
关键词
青藏公路;路基病害;探地雷达;多年冻土,地温监测
报告人
齐舜舜
博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稿件作者
齐舜舜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李国玉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