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红壤区先锋植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编号:61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22:12:49 浏览:956次
口头报告
摘要
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是华南退化坡地上最具代表性的先锋种,因其克隆繁殖的优势能够快速形成密集的单优种层片结构,其盘根错节的地下茎及庞大且深扎土层的根系使得其成为治理南方红壤侵蚀区强度水土流失区的重要草本植物。本研究通过调查华南红壤区(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的芒萁高度及根毯厚度,并采集根毯土和根毯下伏土,分别测定土壤有机质、黏粒含量、含水量指标,探究芒萁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芒萁的平均高度为0.9-1.05m之间,根毯平均厚度在3.00-6.61cm之间。芒萁根毯层和下伏土层的平均土壤有机质分别为51.79和19.57g/kg,黏粒(<0.002mm)含量为33.83和37.07,含水量为27.66和22.67;而裸地对照上层和下层的平均土壤有机质含量为8.64和6.06g/kg,黏粒含量为33.87和32.04,含水量为17.96和21.14。通过探究芒萁及其根毯层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可进一步利用芒萁在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防控中的潜力,为红壤区水土保持与植被提供理论依据。
稿件作者
严晰芹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杨龙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