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貌-水文-生态的耦合互馈作用及其对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指示意义
编号:60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5 17:38:12 浏览:928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5:17(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1] 主题11、地表过程与地貌 [S11-6] 主题11、地表过程与地貌 专题11.12、专题11.17(19日下午,212)

暂无文件

摘要
黄土地貌为气候型的风尘堆积地貌,地貌演化主要受物理侵蚀作用的影响;如果没有植被的调控作用,黄土地貌演化与水文的关系是刚性或半刚性的,主要由力学过程在发挥作用,没有进化和适应的功能;从小流域生态治理而言,没有进行生态措施介入的小流域,其地表过程是一个快速的横向迁移过程(水土流失),以快速的地貌演化为主,可称为Fast system;如果在黄土地貌-水文的力学作用中加入植被(生态)要素,则具备了进化的功能,三者之间形成互馈和耦合演化的功能;地貌调控水文的分布,水文控制植被的分布,而植被反过来调控水文过程和地貌的发育。因此,进行生态措施介入的小流域,流域系统在植被的作用下不断演化,地表过程趋缓,地貌演化减弱,物质和能量的垂向通量增大,可称为Slow system。因此,黄土地貌-水文-生态的耦合互馈作用对黄土高原生态治理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黄土高原地质工程和水土保持治理,不能是一个刚性工程,应该是具有自调节功能的、具有演化和进化功能的特性,最终形成一个自稳定系统,即小流域治理后由一个物质迁移的Slow system转变为一个平衡系统(Equilibrium system),最终使生态和工程治理达到一个均衡态。
关键词
地貌,水文,生态,黄土高原小流域,自然和人为植被恢复,耦合互馈
报告人
金钊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稿件作者
金钊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