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地表过程的环境效应:以2021年春季东亚特大沙尘暴为例
编号:55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22:59:07 浏览:849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6:34(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1] 主题11、地表过程与地貌 [S11-1] 主题11、地表过程与地貌 专题11.1、专题11.2(18日下午,204)

暂无文件

摘要
以沙颗粒为纽带的沙漠地表物质循环和与之联系的地貌过程是理解沙漠系统的基础,而以粉尘为纽带的沙漠沉积系统的环境效应是沙漠研究的落脚点。亚洲东部地区2021年3月15~17日发生的特大沙尘暴事件是过去十年中最大的一次,为从多学科角度理解同一天气过程下粉尘传输机制以及沙漠地表过程的环境效应提供了独特机遇。本研究利用遥感、实时气象观测、粉尘颗粒传输轨迹模拟、新鲜降尘样品的地球化学示踪等多学科方法,揭示了特大沙尘暴事件中外源贡献高达74%,最初起源于蒙古戈壁的细粒沉积物对特大沙尘暴贡献显著(>4%),携带粉尘的气团运动轨迹途经的土地覆盖类型决定了粉尘系统的发育过程及强度。该研究为亚洲特大沙尘暴期间的粉尘传输机制提供了基于遥感观测和地球化学分析的直接证据,揭示了粉尘系统从源到汇是一个复杂且随时有物质交换的开放系统,大规模沙尘暴的粉尘物质高度混合,物质成分接近上地壳平均值,远源输送和沿途补给是维持粉尘系统发育的重要机制。
关键词
粉尘传输,地球化学,物源示踪
报告人
梁鹏
副研究员 浙江大学

稿件作者
梁鹏 浙江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