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脆弱性耦合协调发展研究——来自长江上游地区的经验证据
编号:54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09 10:33:56 浏览:837次
口头报告
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脆弱性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研究聚焦长江上游地区433个县,利用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模型,综合考虑遥感、地理和统计数据,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和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多维度测算2010-2019年新型城镇化与生态脆弱性的耦合协调度,深入分析县域间耦合协调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水平上升,生态脆弱性呈好转趋势,同时耦合协调指数上升,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实现了协同发展。人口密度、夜间灯光均值、植被覆盖度等因素显著影响两者协调发展进程。本研究为长江上游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案。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模型,可持续发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