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沙源供给下小叶锦鸡儿灌丛地土壤粒径变化特征
编号:529 访问权限:公开 更新:2024-04-10 21:58:47 浏览:870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6:06(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7min

所在会场:[S11] 主题11、地表过程与地貌 [S11-1] 主题11、地表过程与地貌 专题11.1、专题11.2(18日下午,204)

暂无文件

摘要
研究阴山北麓东段的准平原抬升区灌丛地土壤粒径结构分形特征,可为该地区土壤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以阴山北麓东段三类沙源(农耕地、洪积扇、坡积残积地)供给下小叶锦鸡儿灌丛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分形理论分析不同沙源供给对灌丛沙堆土壤颗粒组成及分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种沙源供给的小叶锦鸡儿的灌丛沙堆土壤粒径组成主要为粉粒、极细砂粒和细砂粒;农耕地沙源供给小叶锦鸡儿灌丛地占比分别为37.3%、19.8%、17.3%;洪积扇为18%、19.7%和35.99%;坡积残积地为15.8%、24.8%和41.6%。农耕地、洪积扇小叶锦鸡儿灌丛沙堆从上风向到下风向逐渐细颗粒化,坡积残积地几乎不受影响,并且三种沙源供给灌丛地均有迎风坡土壤粒径大于背风坡。2)不同沙源供给类型对分形维数有显著影响,小叶锦鸡儿灌丛地土壤粒径单重分形维数D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农耕地、坡积残积地、洪积扇,按照不同坡位依次由高到低为丘间地、灌丛沙堆背风坡、灌丛沙堆迎风坡。3)0~50 cm深度下,农耕地在20 cm处出现了明显分层,浅层到深层土壤粒径异质性减小,更集中在极细砂和细砂粒径段;洪积扇从浅层到深层土壤逐渐粗颗粒化。综上,土壤分形维数能反映区域土壤结构和变化,可为地区生态治理与巩固提升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粒径分布;单重分形;不同沙源供给;丘间地;灌丛沙堆
报告人
乌浩
硕士研究生 宁夏大学

稿件作者
乌浩 宁夏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