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全新世阿尔泰山南部伊雷木湖的固碳过程与机理:地震、洪水、干旱和人类活动效应
编号:475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5-13 17:36:10 浏览:1064次
张贴报告
摘要
全球绝大多数湖泊是大气的CO2来源,更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汇,但其碳循环(尤其是碳累积)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仍知之甚少。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来研究山地湖泊碳累积过程如何响应地震和极端气候事件及人类活动。选取阿尔泰山南部的伊雷木湖为研究对象,通过湖心沉积岩芯高分辨率的粒度分布及端元拟合、TOC和TN含量及C/N比值、孢粉组合、Rb/Sr比值、P元素含量分析,结合高精度的AMS 14C测年技术构建的年代序列,重建了过去约3500年的环境演变历史。距今约3500年前,阿尔泰山南部富蕴断裂带发生了一次8级以上大地震,导致伊雷木湖周边山地产生了大范围的滑坡,表现为湖泊瞬时沉积、颗粒粗、分选差、化学风化弱且含大型植物残体;孢粉结果显示地震滑坡之后湖区出现了快速生长的桦属植物。距今约3500–2300年前,湖泊沉积粒径总体较粗、粗颗粒含量波动较大,地层对比结果显示这一层位具有交错层理、正粒序构造,反映区域洪水频发,而湖区蒿属、香蒲科和莎草科植物的大量生长也反映了这一时段气候湿润。距今2300–1000年前,湖泊沉积粒径显著变细,反映流域地表径流显著减弱;湖区禾本科、蒿属、唐松草属和蕨类植物增多,反映区域气候显著变干。最近1000年,湖泊沉积粒径变粗,反映流域地表径流有所增强;云杉属和蒿属植物的异步生长、莎草科植物的急剧下降,反映了区域农业和放牧活动增强。地震事件期间伊雷木湖有机碳埋藏速率极高(均值超过370 g m–2 yr–1),主要与滑坡物质的快速累积有关。洪水和干旱时期湖泊有机碳埋藏速率均值分别为4.07和3.64 g m–2 yr–1;与区域古气候记录对比研究发现,夏季温度通过主导洪水期间陆生植物和干旱期间水生植物的生长控制了湖泊的有机碳埋藏速率。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流域侵蚀强度和陆生植物产率来影响湖泊有机碳埋藏速率(均值为6.26 g m–2 yr–1),从而使之与气候因素脱钩。这些数据意味着全球变暖可能会以促进山区植被生长的方式,增大山地湖泊的固碳潜力,从而在陆地碳循环过程中形成负反馈。此外,构造活跃地区地震引起的湖泊固碳量不容忽视。
关键词
Carbon cycle; Lake sediments; Altay Mountains; Seismic events; Anthropogenic warming; Human activitie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