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系统健康-风险-服务框架系统诊断矿山开采影响下的流域生态安全及其驱动因素的空间分异规律
编号:4734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23 12:43:45 浏览:1070次
张贴报告
摘要
综合生态系统健康(EH)、生态风险(ER)与生态系统服务(ESs)全面诊断矿山开采影响下流域的生态安全(ES)及其驱动因素的空间分异规律,对于以流域为单元开展综合保护和系统恢复、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建EH-ER-ESs框架,量化北方防沙带中一个典型的矿山集聚型流域的ES,分析EH、ER、ESs与ES的空间关联,探讨自然、人为干扰和景观结构等对四者的驱动机制及其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流域的ES总体呈中等水平,“极低”安全区(8.16%)主要分布在东部的矿山集聚区。(2)EH、ER、ESs和ES以“高-高”和“低-低”空间聚类为主。ES与EH、ESs呈空间正相关,而与ER呈空间负相关,但存在个别“高健康-低安全”、“高服务-低安全”区域,综合 EH、ER、ESs诊断ES是必要的。(3)干旱指数是EH的主导因素,距矿区距离和景观结构是ER的主导因素,地形和人口密度是ESs的主导因素,这些因素综合驱动ES,且因子间相互作用的解释力高于单因子。驱动因素对ES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集聚分布的矿山主要通过破坏景观结构而增加流域东部的ER,进而影响ES。研究构建的EH-ER-ESs框架能从生态系统自身健康状况、功能和外界干扰三方面综合评估ES,有效提高流域生态安全诊断的准确性。框架也可应用于其他生态系统的安全评价。
关键词
生态安全;驱动机制;矿山开采;可持续生态系统;流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