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降雨事件中生物炭的液相分子转化:对气候变化下长期碳循环的影响
编号:466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6 15:03:15 浏览:879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7:09(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S18] 主题18、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 [S18-1] 主题18、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 专题18.1、专题18.12(18日下午,B2鹭江厅VIP2)

暂无文件

摘要
生物炭在土壤中的碳循环是其长期固碳的关键。然而,在日益多变的气候(如强降雨)中,固体和可溶性生物炭的化学组成的不清楚的周转混淆了土壤中生物炭的长期碳演变。在模拟雨水条件下,生物炭在长期干湿循环过程中发生了分子水平的转化,生物炭的性质,包括表面功能和碳结构,极大地影响了转化途径,并导致了明显的稳定性变化。低温生物炭(450 °C)上富含的烷基-CH3被氧化为羟甲基-CH2OH或甲酰基-CHO,同时酯-COOC-或肽-CONHC-键断裂,导致蛋白质或脂类有机碳的释放和碳稳定性下降(经H2O2氧化测试,从60.1%降至53.2%)。在高温(750 °C)热解过程后,雨水洗脱后仅发生了表面-OH的氧化和有限的键断裂,呈现出具有恒定稳定性的边际组成差异。然而,CO2活化引起的生物炭的易碎碳性质将导致生物炭的破碎、氧化和水合作用增强,并释放出单宁类有机碳,从而影响碳储量(Æ从81.2%降至73.0%)。我们的研究结果评估了生物炭在强降雨期间的关键转化,这有助于生物炭的长期可持续性和碳中性的正确设计。
关键词
碳稳定性,溶解性有机物,溶解性生物炭,碳固定,生物炭设计
报告人
孙宇晴
助理教授 中山大学;香港科技大学

稿件作者
孙宇晴 中山大学;香港科技大学
DanTsang 香港科技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