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磷矿化链霉菌增强铀尾矿中铀酸盐固定
编号:459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6 14:58:59 浏览:862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20日 10:5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S18] 主题18、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 [S18-4] 主题18、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 专题18.8、专题18.4、专题18.7(20日上午,B2鹭江厅VIP2)

暂无文件

摘要
铀(U)污染和有效磷(AP)缺乏严重制约了矿山尾矿修复进程。磷溶菌(PSB)是土壤磷铀循环重要但被忽视的调控因子。PSB如何影响矿区土壤AP和铀酸盐毒性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功能基因扩增子测序、宏基因组测序、宏转录组测序结合菌株分离,探讨PSB对矿区土壤AP和铀酸盐的影响。研究发现,尾矿中AP和可交换态U含量显著高于邻近土壤。此外,有机磷矿化菌(PhoD)(如链霉菌)和无机磷矿化菌(gcd)(如红球菌)在尾矿和土壤中富集,但仅有有机磷矿化菌对AP贡献显著。值得注意的是,与有机磷矿化和铀酸盐抗性相关的大多数基因广泛存在于尾矿,而不是土壤。比较基因组学分析表明,有机磷酸盐矿化链霉菌通过还原作用固定胞外U(VI),并且磷酸盐螯合细胞质中的U(VI)形成U-P沉淀物。此外,分离的Streptomyces sp. PSBY1通过分解有机磷,增强NADH依赖性泛醇-细胞色素c还原酶(petA)介导的U(VI)还原。本研究首次揭示了链霉菌驱动的有机磷矿化强化铀酸盐固定机制,强调链霉菌在铀尾矿中磷铀转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
磷转化、铀还原、溶磷细菌、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
报告人
余黄
讲师 南华大学

稿件作者
余黄 南华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