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交替灌溉水稻-浮萍系统碳氮缓存与减排机制研究
编号:4554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6 14:56:23 浏览:1018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4:0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S18] 主题18、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 [S18-1] 主题18、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 专题18.1、专题18.12(18日下午,B2鹭江厅VIP2)

暂无文件

摘要
浮萍是稻田生态系统常见的小型浮游水生植物,具有快速繁殖的特性,对稻田田表微生态特别是碳氮元素循环转化具有重要的影响。淹灌稻田浮萍快速繁殖影响水体光照、氧气、温度,及其对氮的快速吸收,会对水稻生长发育产生负面效应。在稻-萍系统应用节水灌溉技术,通过田间水分的干湿交替来控制浮萍的生长繁殖与腐解还田,可能是极具固碳节肥减排潜力的稻田管理模式,但目前尚未有研究关注。基于此,我们进行了为期三年(2020-2022)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水分管理方式(淹水灌溉与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浮萍系统的水稻生长发育、浮萍繁殖、土壤碳氮、活性氮损失、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干湿交替灌溉下的稻-萍系统浮萍密度保持在85%覆盖度,干湿交替灌溉有效地控制了浮萍的过度繁殖;干湿交替灌溉下的浮萍充当了氮的“缓存器”角色,在一个特定的干湿循环的前2天内,浮萍可以储存0.5-1.5 g N m2氮,然后在接下来的3天内释放0.3-1.0 g N m2;干湿交替灌溉下稻萍系统表层土壤的全氮和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无萍稻田。由于浮萍的覆盖和储放功能,稻田-浮萍系统中氮表观损失量分别比无浮萍稻田降低1.4 ~ 12.5%(淹灌)和22.1 ~ 31.3%(干湿交替灌溉),浮萍存在显著降低了稻田氨挥发和温室气体(CH4和N2O排放),缓解了稻田生态系统全球增温潜势。稻-萍系统的干湿交替灌溉应用为构建高效绿色可持续稻作提供了一种极具潜力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稻田生态系统,浮萍,干湿交替灌溉,氮素利用效率,活性氮排放,温室气体排放
报告人
李亚威
副教授 河海大学

稿件作者
李亚威 河海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