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草原人为灌丛转变过程中土壤质量变化特征
编号:455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6 14:56:22 浏览:872次
口头报告
摘要
草地灌丛化对原生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服务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灌丛侵占草地生态系统的过渡状态仍然知之甚少,并且在过渡过程中土壤质量的变化很少被量化。以荒漠草原人为灌丛引入近40年形成的典型草地-灌丛镶嵌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在镶嵌体内部选择荒漠草地、草地边缘、灌丛地边缘和灌丛地模拟荒漠草原逐渐向灌丛转变的过程。使用3种数据集(总数据集,最小数据集和修正最小数据集)和2种评分方法(线性和非线性)建立土壤质量评价方法,评估荒漠草原向灌丛地转变过程中的土壤质量变化。结果表明:修正最小数据集和非线性评分方法的组合是最优的,由于修正最小数据集与总数据集的最高的相关性和非线性评分方法具有较高的变异系数和F值。修订最小数据集包含以下9个指标:土壤容重、饱和持水量、pH、全碳、有机氮、铵态氮、碱性磷酸酶、真菌数量、细菌数量。最终结果表明荒漠草原向灌丛地转变过程中土壤质量呈显著降低趋势。长达40年的人为灌丛化导致土壤干旱加剧,进而使得多年生草本丧失和裸地面积增加,被用来解释土壤质量下降。这些结果表明在干旱半干旱区进行植被恢复时必须考虑土壤水分的可用性。我们建议应慎重对待人为种植灌丛的管理方式,对于已经造成土壤退化的地区可以进行灌丛管理来缓解。
关键词
荒漠草原,草原灌丛化,土壤质量评价,土壤水分,土壤退化
稿件作者
赵亚楠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林刚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付晶莹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王红梅
宁夏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