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与河湖复苏协同治理效益评价
编号:438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5 14:12:08 浏览:705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08:23(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14] 主题14、水文地球科学

暂无文件

摘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华北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导致了地下水超采、河湖萎缩等生态环境问题,对国家水安全保障构成极大威胁。2018年以来,利用节水控水、水源置换、生态补水等措施,对地表-地下水环境开展协同治理,京津冀地下水超采量减少26.24亿m3,浅层和深层地下水位分别回升2.59m和7.06m,从根本上扭转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趋势;生态补水338.85亿m3,入渗地下水量138.1亿m3,12条主要河流全线贯通。
       以外调水为替代水源的水源置换,是压减地下水开采最有效的措施,其中以天然河道为输水通道的引调水过程,兼顾了地表补水需求;对山前入渗关键带的补水,能够对地下水高效回补。以地表-地下水交互过程为核心的协同治理,实现了地下水超采高效治理和河湖生态有效复苏。
关键词
地下水超采治理,河湖生态补水,地表-地下协同治理,华北地区
报告人
马若绮
工程师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稿件作者
马若绮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陈飞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程冠乔 天津市中水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张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