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土区植被过滤带性能影响因素定量评估-VFSMOD-W模拟
编号:436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5 11:57:05 浏览:927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6:3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5] 主题5、环境科学 [S5-5] 主题5、环境科学 专题5.2、专题5.12(19日下午,4F国际会议厅)

暂无文件

摘要
植被过滤带(VFS)是一种布设在田地或河流附近,去除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最佳管理实践(BMPs)。在东北黑土区,由于存在大量坡耕地,田间径流很容易形成集中流(CF),而VFS通常位于河流附近,且存在季节性的浅层地下水(WT)。虽然CF和WT对VFS性能影响重要,但目前对其影响的具体实验研究相对有限。本研究通过野外标准小区实验结果对VFSMOD模型进行了校准,利用该模型模拟了不同大小的CF和不同深度的WT对VFS去除径流、泥沙和农药的效率以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在该地区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模拟结果显示,在高集中流条件下(90% CFR),VFS的去除效果受到显著影响,径流、泥沙和农药的去除效率分别降低了85%、96%和100%。当浅层地下水位小于0.2m时,VFS的去除效果受到显著影响,在0.05m的WT条件下,VFS的径流去除率降低了96%,泥沙去除率降低了4%,农药去除率则降低了35%。大雨量和高集中流导致VFS失去了拦截功能。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的结果表明,环境因子能解释VFS性能变异的86.8%。其中,WT和CFR是主要因素,其次是VL、VKS和PI。为了有效提高黑土区VFS的性能并缓解集中流、强降雨和浅层地下水对其的负面影响,鉴于黑土资源的有限性,建议优化土壤水分特征因子、增加入渗,采取保护性耕作、施加生物炭和有机肥、添加工程渗透介质等措施。此外,选择根系发达、生物量较大的植物品种,并混合种植灌木、乔木和草本植物,以增加VFS的结构多样性,从而增强其长期有效性。
关键词
黑土区区,植被过滤带,集中流,模型模拟
报告人
欧洋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稿件作者
欧洋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