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流域沟塘氧化亚氮排放的不同模式和控制因子
编号:435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5 11:56:36 浏览:87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7:54(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S5] 主题5、环境科学 [S5-5] 主题5、环境科学 专题5.2、专题5.12(19日下午,4F国际会议厅)

暂无文件

摘要

尽管小微水体(如池塘)在N2O排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对不同类型池塘N2O排放的差异和机制却鲜有关注。在此,我们研究了天目湖流域四种不同池塘(村塘、茶园塘、林塘和水产养殖塘)的N2O浓度和排放特征,并比较了这些池塘N2O产生机制和控制因子的差异。结果表明,四种池塘的平均饱和度和通量分别为446.96%和4.924.92 μmol m-2 d-1,间接排放因子为0.31%。不同池塘表现出不同的N2O产生机制和控制因子,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揭示了环境因素对不同池塘的不同影响。我们的结果显示了丘陵流域不同池塘中N2O产生的模式和控制因素的显著差异。鉴于小微水体在温室气体排放中的独特作用,未来的研究应量化小微水体在N2O排放中的作用,并改善管理和保护策略,以减少它们的排放。

关键词
池塘,沟塘,丘陵集水区,氧化亚氮,太湖流域
报告人
谢舒怡
硕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稿件作者
谢舒怡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张汪寿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