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及有机物从河流到海洋的传输过程
编号:432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6 20:05:12
浏览:873次
特邀报告
摘要
环境中的微塑料(MPs)不仅自身含有添加剂,还能从周围环境中吸附其他有机物,暴露于微塑料和有机物带来的复合污染会对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实验室的复合污染暴露毒性效应实验多采用高浓度暴露,本研究基于实际环境测量,报道实际环境中MPs携带的有机物浓度,为毒性实验提供暴露浓度参考数据。本研究选取了珠江三角洲12条支流和3个河口为采样点,测定了水表面漂浮的不同类型MPs上所携带的有机物浓度,所测有机物包括合成麝香(SMs)、紫外光吸附剂(UVAs)、多环芳烃(PAHs)、多溴联苯醚(PBDEs)和多氯联苯(PCBs)。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是珠江水表面的主要MPs类型,其余检出率较低的归类为其他MPs。MPs上所携带的∑9SM、∑14UVA、∑15PAH、∑8PBDE和∑14PCB平均浓度分别为1790、5550、1090、412和107 ng/g,有机物在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和其他类MPs上的平均浓度分别为9790、7220、72,500和55,800 ng/g。结果表明,大多数有机物在MPs和水体之间可能未达到分配平衡。MPs携带有机物经三个河口流入沿海海域的月入海通量为2.8 g。由于聚乙烯在所有MPs中的质量浓度占比最大,因此聚乙烯携带的有机物月入海通量占比也最大(46%)。
关键词
微塑料,添加剂,有机污染物,环境迁移,复合污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