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理论视角下数字平台对音乐创作的影响机制研究 ——以上海创作型歌手为例
编号:4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08 18:51:29 浏览:876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20日 09:58(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场:[S8] 主题8、人文地理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S8-4] 主题8、人文地理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专题8.10、专题8.5、专题8.13(20日上午,222)

暂无文件

摘要
数字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音乐文化的生产方式。本文基于场景理论,以上海创作型歌手为例,通过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化访谈,深入剖析数字平台对创作型歌手音乐创作空间及创作模式的影响。结论表明:1)数字平台推动了音乐创作的空间重构,歌手创作空间与生活空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从而促进音乐产业的生产空间从集聚向分散演化。2)数字平台通过打破地理空间限制,优化了音乐创作中的交流与合作机制,有效提升了音乐制作的效率。其中大型数字音乐平台在培育歌手和创作激励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虚拟场景中的互动并未取代物理空间内的面对面交流,而是促进了实体知识社区与虚拟知识社区的融合和渗透。数字技术并未削弱“地方”的重要性,反而使音乐文化生产更加深入的嵌入地方。
 
关键词
场景理论,数字平台,音乐创作,知识社区,创作型歌手
报告人
陈燚菲
硕士研究生 华东师范大学

稿件作者
陈燚菲 华东师范大学
何金廖 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