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植被共同作用下土体干缩裂隙的发育与演化机制研究
编号:429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5 09:16:04 浏览:824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20日 10:2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S3] 主题3、地质灾害与工程地质 [S3-5] 主题3、地质灾害与工程地质 专题3.12、专题3.13、专题3.15(20日上午,308)

暂无文件

摘要
近年来,天然植被的防护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植物护坡不仅有利于边坡稳定、生态恢复、水土保持等功效,同时具有低投入、易养护、绿色环保、生态美观等优点。然而,在大气作用下,植物护坡的干缩开裂现象十分常见。尤其是在极端干旱气候作用下,裂隙发育更加突出。裂隙的产生会极大弱化土体的工程性质,为灾变的发生埋下隐患。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种植密度下植被土的干缩裂隙行为,对干燥过程中含水率和表面裂隙形态的演化进行了实时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在干燥初期,种植密度较小的植被土样的蒸散速率略小于裸土样土的蒸发速率,且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蒸散速率增大。在植被土样中,裂隙几乎同时产生。种植密度越大,裂缝萌生点越多,开裂时刻对应的临界含水率越小。在最终裂隙网络形态上,植被土样的表面裂隙率和平均裂隙宽度均小于裸样。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细裂缝增多。然而,增加种植密度并不会导致开裂程度的持续降低。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本研究约为24 g/m2),可以发挥植被对土体干缩开裂的最优抑制作用。
 
关键词
干缩开裂,植被,黏性土
报告人
程青
副教授 南京大学

稿件作者
程青 南京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