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缘“五江两河”大型流域河流侵蚀时空格局及其灾害效应
编号:421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8 17:03:34 浏览:820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0:09(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S3] 主题3、地质灾害与工程地质 [S3-2] 主题3、地质灾害与工程地质 专题3.4、主题3.6(19日上午,404)

暂无文件

摘要
气候-侵蚀-构造对地表灾害的协同控制作用是地球科学领域的关键和经典问题。但是,目前对气候-侵蚀-构造的耦合程度及各自对灾害贡献的定量化研究仍十分欠缺,考虑气候-侵蚀-构造内外动力耦合的地貌演化和地质灾害模型仍较为匮乏。青藏高原东缘是著名的“地球关键地带”,构造运动强烈,气候条件极端,且是多条世界大河(如长江、澜沧江、怒江等)的发源地,河流侵蚀剧烈,是研究气候-侵蚀-构造的灾害效应的理想天然实验场。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缘“五江两河”大型流域为研究区,以河流侵蚀为突破口,构建耦合气候-侵蚀-构造的区域千年尺度地貌演化模型,结合宇宙成因核素10Be侵蚀速率数据,明晰青藏高原东缘高分辨率侵蚀速率的时空分布,厘清冰期-间冰期气候变化对地形地貌的不同作用强度,初步量化了河流侵蚀对气候变化和构造隆升的响应机制及其对滑坡灾害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可提升对青藏高原内外动力耦合致灾机理的理论认知,亦可为这一地区的重大工程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滑坡灾害,河流侵蚀,气候-侵蚀-构造,地貌演化,青藏高原
报告人
范林峰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稿件作者
范林峰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