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5:14(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场:[S12] 主题12、大气物理与气象气候 [S12-9] 主题12、大气物理与气象气候 专题12.9(19日下午,226)
近年来暖北极-冷欧亚-暖高原的三极子气温格局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我们发现这种三极子在过去的百年时间尺度中并不是一直存在的。本文中,我们使用百年尺度的观测和再分析资料来研究冬季巴伦支海-喀拉海冰(BKSIC)与高原气温(TPSAT)之间联系的年代际变化。结果显示,1950 - 1975年巴伦支海-喀拉海冰与高原气温联系为正相关( P1 ),这表明在这个阶段当北极偏暖时,出现的是“暖北极-冷高原”的气温格局;1985 - 2021年巴伦支海-喀拉海冰与高原气温联系显著负相关( P2 ),这与传统认知比较一致,此时为“暖北极-冷欧亚-暖高原”的阶段。我们考虑了冬季BKS海冰变率如何通过调节西风急流的位置和强度以及准定常Rossby波来影响欧亚大陆的冬季环流。其中,P1阶段时,高原受到南北两支不同纬向的遥相关波列调控,波列由高频波的斜压过程维持。BKS海冰消融伴随格陵兰海海冰的消融,受海冰调控,北支波列沿增强的急流轴向东传播,而南支波列发源于北大西洋,经阿拉伯海,沿着副热带西风急流向东传播,从高原南部进入高原。 P2阶段,高原受到唯一一支经向遥相关波列的调控,同样由高频波的的斜压过程维持。这支波列则受BKS海冰调控,发源于巴伦支海、挪威海,向中国北方传播,从高原北部进入高原。我们指出了巴伦支海-喀拉海与青藏高原在不同气候背景下的联动效应,并强调了在年代际尺度上,巴伦支海-喀拉海海冰是影响青藏高原气温的重要驱动因素。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注册截止日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