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对青藏高原黑碳气溶胶跨境传输的影响
编号:414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19:57:51 浏览:747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0:47(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12] 主题12、大气物理与气象气候

暂无文件

摘要
2016年4月20日至5月10日青藏高原发生了一次极端重污染事件。本研究分析了此次重污染事件中黑碳气溶胶的传输通量、气溶胶和气象条件之间的相互反馈及其对黑碳传输通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黑碳传输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喜马拉雅山谷处,为20 mg m−2 s−1。而且垂直积分的黑碳传输通量沿着喜马拉雅山自西向东减少。受气溶胶影响,青藏高原南部和恒河平原大气边界层高度均降低且大气层结趋于更加稳定。此外,青藏高原南部地面气温升高,10 m风速增大;恒河平原地面气温降低、10 m风速减小。受气溶胶引起的气象条件的影响,青藏高原南部地表黑碳浓度降低,最大降幅为0.16 μg/m3(50%);恒河平原地表黑碳浓度上升,最大增幅为2.2 μg/m3(75%)。气溶胶-气象条件反馈导致喜马拉雅山中西部向高原的黑碳传输通量减少。在喜马拉雅东部和高原东南侧,气溶胶-气象条件反馈抑制高原黑碳的输出。此研究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气溶胶-气象条件,黑碳气溶胶,青藏高原,跨境传输
报告人
胡钰玲
助理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稿件作者
胡钰玲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