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铁-有机络合作用及其对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机制
编号:413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4 21:52:40 浏览:796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4:2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5] 主题5、环境科学 [S5-5] 主题5、环境科学 专题5.2、专题5.12(19日下午,4F国际会议厅)

暂无文件

摘要
溶解有机物(DOC)与普遍存在的铁之间的络合作用对水稻土的电子传递能力有重要影响,但这种络合作用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硝酸盐还原和N2O排放尚不清楚。研究了淹水条件下水稻土秸秆还田对硝酸盐的还原作用。对照土壤硝态氮还原速率为0.0677 d-1,秸秆还田处理土壤硝态氮还原速率为1.99倍。作物秸秆的存在增加了土壤中DOC的含量和Fe (III)的还原速率,促进了Fe-DOC络合反应的形成。作物秸秆还田增加了铁还原属和电活性属的相对丰度,以及反硝化基因拷贝数较多的反硝化属。Fe- doc络合、电活性属和反硝化属的协同作用导致napA和narG的表达上调,同时加速了硝酸盐向亚硝酸盐的还原,而亚硝酸盐的进一步还原主要是由Fe (II)的非生物反应引起的。本研究从生物电化学角度为Fe- doc络合对水稻土硝酸盐还原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认识。
 
关键词
铁矿物,铁-有机络合作用,温室气体
报告人
朱宁远
副教授 河海大学

稿件作者
朱宁远 河海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