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是微纳塑料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的新途径
编号:412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6 20:06:33 浏览:973次 快闪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20日 11:3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场:[S5] 主题5、环境科学 [S5-6] 主题5、环境科学 专题5.5、专题5.3(20日上午,306)

暂无文件

摘要
微纳塑料(MNPs)广泛存在于环境介质和生物体中,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Vethaak and Legler 2021;Marfella et al. 2024)。然而,人体暴露MNPs相关知识仍比较缺乏,这极大地阻碍对MNPs的健康风险评估,导致其对人体的健康效应尚不清晰。目前的研究认为,吸入和摄入是MNPs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人体的血液中已经检测出MNPs,但它们的来源尚不清晰(Li et al. 2024)。那么,MNPs是否能够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循环尚不清晰,比如静脉输液。目前尚不清楚MNPs是否有直接和严重的暴露途径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如静脉输液。虽然医疗输液产品(IVIPs)的主要成分为塑料,由于缺乏有效的分析方法,在静脉输液过程中,IVIPs释放MNPs的量还不清楚。本研究综合利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扫描电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和拉曼光谱,建立能够识别和定量小至20 nm聚氯乙烯(PVC-MNPs)的分析方法(Li et al. 2023)。借助建立的分析方法,我们发现,当注射250 mL注射液时,PVC-IVIPs能够释放出约0.52 μg,相当于105 ~ 1011个的PVC-MNPs,这些颗粒可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我们还证明了,IVIPs的材质、注射体积和注射液的成分是IVIPs释放MNPs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揭示了一个先前被忽视但重要的人类暴露MNPs的途径,并呼吁今后需进一步研究MNPs对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
 
关键词
微纳塑料,血液,静脉输液,,人体暴露
报告人
李鹏辉
南方科技大学

稿件作者
李鹏辉 南方科技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