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天问三号”预选区域尘卷风时空分析——以Chryse Planitia为例
编号:406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6 17:06:34 浏览:986次 快闪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3:5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场:[S10] 主题10、行星科学与空间物理 [S10-4] 主题10、行星科学与空间物理 专题10.3、专题10.6、专题10.5(19日下午,308)

暂无文件

摘要
1 概述
火星尘卷风(Dust Devils, DDs)是火星大气中一种常见的对流涡旋运动,因太阳对地表加热不均匀而形成。外围的空气通过靠近地面的薄层被地面加热后流向中心,继而外围空气的旋转能量在中心增强而形成尘卷风。尘卷风轨迹(Dust Devils Tracks, DDTs)是尘卷风途径留下的深色或明亮的表面痕迹。根据形态和周围环境的反照率可以将尘卷风轨迹分为以下三类:深色连续的DDTs,明亮连续的DDTs和深色摆线性的DDTs。
 “天问三号”火星采样任务预计于2028年发射,2030年采样返回。由于火星距离太阳较远,火星车可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少。此外,火星沙尘暴带来沙尘堆积在太阳能帆板上,可能会导致火星车的太阳能帆板受损,电力持续下降而进入休眠状态,甚至可能永久无法唤醒。根据前人研究(Ralph D. Lorenz,2020)“旅居者号”(Sojourner)因沙尘的覆盖使其功率每天下降0.28%,而“勇气号”(Spirit)和“机遇号”(Opportunity)在火星探测任务期间历经的“清洁事件”都与尘卷风密切联系,有效的延长了探测器的寿命。尘卷风可以清除太阳能电板上的沙尘,延长火星车的寿命和工作时间。因此,评估火星车太阳能帆板的 “清洁”周期为火星探测任务的成功执行提供稳定的能源,保证火星车探测任务的高效持续开展。
2 数据来源
“天问三号”着陆区选址保证工程安全要求(高程-3000m以下,纬度介于17- 30N°)。本文采用数据来自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 MRO)搭载的背景相机(Context Camera, CTX)和高分辨率成像科学设备(High Resolution Imaging Science Experiment, HiRISE)。CTX相机提供全色背景成像,分辨率为6m/pixel。同时,HiRISE相机作为精度最高的火星勘探设备之一,分辨率为0.25m/pixel。通过CTX和HiRISE对“天问三号”预选着陆区内的尘卷风进行识别和提取,建立火星Chryse Planitia的尘卷风时空数据库,计算尘卷风的产率以及分析尘卷风“清洁”周期。
尘卷风识别
本文为了研究Chryse Planitia不同位置的尘卷风产率和“清洁”周期,需识别同一位置不同时间(不超过100sol)的CTX和HiRISE像对中新生成的尘卷风轨迹(newly DDTs)。尘卷风轨迹在形态上呈现线性、曲线、弯曲或环状条纹。不同于风成条纹形态上的规则平行,尘卷风整体显得杂乱无章。首先,将所用的像对配准到CTX底图并投影在火星2000地理坐标系中,通过对像对进行比值计算,消除影像之间相同的地形地貌影响,提高目视解译的精度,识别提取新生成的DDTs,并且排除风成条纹的干扰。
4 结果
基于DDTs的形成率在火星大气活动中呈现季节性和规律性。本文对尘卷风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目前已识别Chryse Planitia研究区内3124条新形成的尘卷风轨迹。测量DDTs的长度、宽度、曲率等;(2)统计DDTs的排列确定DD的移动方向和研究区的主要风向;(3)计算新形成的DDTs的形成速率;(4)分析在火星探测任务期间太阳能电池板“清洁”周期。进而分析和选择“天问三号”预选着陆区,辅助火星采样任务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尘卷风,天问三号,清洁周期
报告人
杨瑜
硕士研究生 山东大学(威海)

稿件作者
杨瑜 山东大学(威海)
李勃 山东大学(威海)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