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泉域岩溶水抗生素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研究
编号:405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4 16:27:53 浏览:811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08:34(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5] 主题5、环境科学

暂无文件

摘要
    为查明济南泉域岩溶水中新型污染物的赋存情况及其污染特征和来源,本文以济南泉域为研究区,采用野外采样、多元统计、及风险评价模型等方法对济南泉域岩溶水中抗生素的污染特征以及来源进行分析探讨,主要结论如下:济南泉域共检出四大类12小类抗生素,分别为磺胺类(SAs)、四环素类(TCs)、喹诺酮类(QNs)和大环内酯类(MLs),单体检出率范围介于7.14%~85.71%,平均检出率为40.67%,抗生素检出率最高的分别为SAs和MLs。分析发现济南泉域抗生素的污染主要有点状直接入渗型、线状持续入渗型与面状间接入渗型三种途径。济南泉域中抗生素的分布主要受人类活动强弱、含水层脆弱性与岩溶水环境变量变化的影响,其中人类活动对抗生素分布的影响最为明显。在各采样点中,19.0%的取样点处于低风险环境,26.2%的取样点处于中风险环境,54.8%的取样点处于高风险环境,四环素与氧氟沙星浓度达到了高风险行列。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检出的12类抗生素累积RQ值在1.4×10-3~1.04×10-7之间,总体上处于低风险水平范围。抗生素污染源类型主要有水产养殖业污染源、医用废水污染源、禽类养殖污水与污水处理厂的共同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以及生活污水污染源,其中水产养殖业污染对济南泉域岩溶水的污染最为严重。本结果可为济南泉域岩溶水抗生素的污染防控和水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岩溶水;抗生素;污染特征;源解析
报告人
潘维艳
讲师 济南大学

稿件作者
潘维艳 济南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