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生物组学和代谢组学的双酚A对大鼠肠-肝轴的毒性研究
编号:404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4 16:26:00 浏览:1036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7:2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S5] 主题5、环境科学 [S5-2] 主题5、环境科学 专题5.10、专题5.9(18日下午,308)

暂无文件

摘要
双酚A(BPA)是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其作为增塑剂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构成了暴露风险和潜在的健康问题。通过口服强饲法连续染毒60天(300 mg/kg)建立雄性和雌性大鼠长期毒性模型。苏木素-伊红 (HE) 染色和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BPA能引起肝脏、心脏和睾丸组织损伤。肠道菌群与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BPA的摄入导致大鼠肠道菌群丰度降低,组间菌群构成出现差异,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和氨基酸含量降低,并且大鼠体内激素和脂质的含量也受到显著影响。ELISA实验结果显示,细胞因子IL-6、IL-23和TGF-β含量升高,表明BPA暴露对肝脏免疫系统产生了影响。BPA长期毒性暴露会导致大鼠肠-肝轴稳态失调,环境暴露下具有潜在干扰体内代谢的风险。
 
关键词
双酚A,肠肝轴,代谢组学
报告人
刘洋成
讲师 辽宁大学药学院

稿件作者
王新 辽宁大学药学院
王嘉琪 辽宁大学
刘洋成 辽宁大学药学院
汪阳 辽宁大学药学院
项峥 辽宁大学药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