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东海盆地池底亮色平原的形成机理
编号:403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4 16:22:27 浏览:998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在月球高地上局部低洼的地方,散布着大量与平原形态近似、反照率光谱与周围高地类似的平原物质,称之为亮色平原 (light plains)。这些亮色平原在月球上广泛分布,是月球高地上相对年轻的地质活动的代表性产物。因此,明晰亮色平原的成因机制将为探究月壳浅表层的演化过程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目前,主流观点普遍认为亮色平原主要是大型撞击盆地的溅射物堆积而成。但是,撞击溅射物是如何堆积形成亮色平原,至今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东海盆地是月球上溅射物保存状态最佳的撞击盆地,部分溅射物形成了大量的亮色平原。前人利用撞击坑统计定年结果确定月球背面的一些亮色平原从属于东海盆地,并根据空间分布关系推测月球上大部分的亮色平原可能是东海盆地的溅射物堆积的产物。因此,东海盆地有可能是全球亮色平原的母坑之一。但是,与东海盆地年龄和大小相近的撞击盆地 (例如雨海) 遍布全月球,因此月球的亮色平原也可能产自形成这些撞击盆地的撞击体。因此,明晰亮色平原的分布特点和成因模式,是刻画月壳物理性质演化的必要内容。作为一类亮色平原,汇聚在闭合低洼区域的亮色平原 (即池底亮色平原; ponded light plains) 保留了形成大部分亮色平原的原始物质的信息,且与其他类型亮色平原相比,受到周围地形影响较小,是研究月球亮色平原成因的重要亮色平原类型之一。综上,探究东海盆地池底亮色平原的沉积方式,有助于厘清东海盆地亮色平原的形成机理,将为探究全球亮色平原的沉积模式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研究依据月球上组成形态相似的两种平原物质 (即撞击熔融池和月海单元) 的颗粒差异,设计去趋势算法刻画这些平原物质地形差异,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基于地形粗糙度的池底亮色平原的类比方法。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月球东海盆地的池底亮色平原是由低粘度的撞击溅射物在着陆后,以撞击熔融流的形态汇聚到月球表面的低洼区域形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