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质球粒陨石中糖类物质对生命起源的驱动机制研究
编号:3990 访问权限:公开 更新:2024-04-26 17:07:13 浏览:964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6:2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0] 主题10、行星科学与空间物理 [S10-4] 主题10、行星科学与空间物理 专题10.3、专题10.6、专题10.5(19日下午,308)

暂无文件

摘要
生命起源是自然科学中悬而未决的重要科学问题,一直备受广泛关注。根据化石和地球化学证据,生命至少在35亿年前便在地球上存在,而生命构成物质的出现应该比这还要早。生命构成物质如何出现是生命起源研究中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有学者提出生命起源所需的有机物可能无需在早期地球合成,地外样品可能为早期地球提供了生命起源必须的原料。比如早年研究发现Murchison碳质球粒陨石中含有大量氨基酸、碱基和糖类物质等与生命起源相关的有机物。 有意思的是,Murchison碳质球粒陨石中所检测到的糖类物质并非传统的单糖物质,而是单糖类似物-糖酸。而目前缺乏糖酸相关的研究资料解释糖酸物质对生命起源的作用。本报告将介绍糖酸如何参与形成早期遗传物质,以及如何影响其他有机物(如氨基酸等)在原始地球环境中的富集。有助于我们理解糖类物质从形成、富集到自组装过程形成原始生命系统的整个演化历程,同时揭示陨石输入对于驱动生命起源化学反应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生命起源;碳质球粒陨石;早期遗传物质
报告人
蚁瑞钦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蚁瑞钦,特任研究员。本科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硕士、博士均毕业于日本鸟取大学有机化学专业。2016年至2023年在东京工业大学地球生命研究所任研究员,主要从事与生命起源相关的研究。期间曾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2024年入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发表SCI论文17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9篇),主要发表在PNAS、Chemical Science、ChemComm等Nature Index收录的综合类、化学类期刊上。
 

稿件作者
蚁瑞钦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