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边缘海到南大洋气溶胶微量元素分布的空间变异性及其来源
编号:395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5-08 13:59:48 浏览:828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0:01(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6] 主题6、海洋地球科学

暂无文件

摘要
大气沉降是将痕量元素输送至海洋表层的关键途径之一。研究海洋气溶胶中的痕量元素对于理解它们的全球分布模式和向海输送通量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在观测相对匮乏的南半球海洋。本研究基于雪龙号科考船,沿上海—南极—南美—上海,进行了180天的气溶胶痕量元素样品采集,并分析了14种痕量元素的浓度。结果显示,气溶胶痕量元素存在较大空间变异性和非天然源贡献。Cr、Ni、Cu、Zn、Cd、As和Pb在偏远海洋中广泛富集,表明了多种人为源的贡献。气溶胶痕量元素和沙尘的沉降通量也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沙尘的总体通量在西北太平洋边缘海最高,其次是德雷克海峡、印度洋、南太平洋、东南极边缘海和西南极边缘海。

 
关键词
痕量元素,气溶胶
报告人
葛云骢
博士研究生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

稿件作者
葛云骢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
关文凯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
张瑞峰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