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近海锌和镉的形态、时空分布及其与硅藻的关系
编号:394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4 15:33:41 浏览:814次
口头报告
摘要
锌(Zn)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而镉(Cd)可以替代Zn作为相互转化的辅助因子并调节碳酸酐酶的作用,我们在此介绍了连续三年航次(2019-2021年)在中国北方夏季沿岸海水中采集到的Zn和Cd的浓度、化学形态及关系。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了溶解态Zn和Cd的浓度,其范围分别为0.37-3.09μM 和1.88-13.66 nM。使用高度自动化的电化学检测系统对天然不稳定态Zn和Cd进行了测定,其含量范围分别为低于检测限-1.11 μM 和低于检测限-5.23 nM。研究了Zn和Cd的形态、分布及其与硅藻群落分布的相互关系,并研究了其与 pH 和溶解无机碳(DIC)的相关性。最后,将Zn和Cd的形态浓度与公海和海岸的Zn和Cd的种类浓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表层海水的溶解态Zn和Cd浓度高于底层海水,这可能是由于外源输入比浮游植物吸收占主导地位。浮游植物丰度越高,天然结合态Zn和Cd的浓度越低,但这并不是影响天然结合态Zn和Cd分布的主要因素。与公海不同,该区域的某些浮游植物群可能不会受到Zn的限制,但Zn和Cd在固定二氧化碳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Cd可能会减少Zn的消耗。洋流等活动会将限制性营养微量金属(如Zn)从海岸带入公海,从而调节初级生产者的结构。这项研究对研究Zn和Cd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在沿岸海水海洋碳固定中的作用具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
锌,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化学物种形成,沿海海水,海洋浮游植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