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溶解态与颗粒态铅浓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编号:393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4 15:33:40 浏览:896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释放的大量铅(lead,Pb)已经通过气溶胶扩散到远洋地区。由于西北太平洋实测数据匮乏,对于Pb在其海域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知之甚少。本研究详细解析了2019年GEOTRACE GP09断面航次的溶解态和颗粒态Pb分布。我们发现表层溶解态Pb的浓度存在纬度差异性,北部21°N海域(高达40 pM)高于南部11°N海域(低至20 pM) ,可能与大气沉降纬度差异相关。次表层存在溶解态Pb的浓度极大值层(最大值为80 pM),其厚度由北向南逐渐变薄,深度也逐渐变浅,推测与富Pb的北太平洋模态水的向南延伸相关。此外,深层(>2000m)溶解态Pb的浓度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而降低,从30 pM降至10 pM,同时颗粒态Pb浓度从3 pM逐渐降至0.5 pM,暗示侧向输运是太平洋深层高浓度Pb的一个重要来源。
关键词
Pb,西北太平洋,GEOTRACES,溶解态铅,颗粒态铅,陆源输入,大气输入,水团混合
稿件作者
杨晨婧
厦门大学
张衎
厦门大学
张楠
厦门大学
蔡毅华
厦门大学
曹知勉
厦门大学
周宽波
厦门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