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一千五百年来海表温度及环境变化
编号:392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5 09:28:26 浏览:836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08:06(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1] 主题1、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暂无文件

摘要
利用北部湾沉积柱BBG01及BBG02的长链烯酮计算SST,并根据正构烷烃碳优势指数( CPI) 、平均链长( ACL) 、C31 /C27和海洋水生植物比重( Pmar-aq )分析物质来源以及1500年来季风变化对其影响。BBG01和BBG02重建的SST显示,北部湾地区500 AD以来海温整体下降2℃,在1800 AD到达最低值,该趋势与黄海重建的东亚冬季风强度变化一致。该两个沉积柱的正构烷烃ACL、CPI和C31 /C27显示1200AD以来均呈下降趋势,而沉积物粒度下降,指示陆源物质输入和源区草本植物占比下降,表明这段时期气候逐渐变冷的同时也在变干。在1000 AD以后BBG02的Pmar -aq值和烷烃含量有所增加,指示海源有机质增加,可能是由于更强的冬季风提高了海水混合和海洋生产力。该研究揭示的北部湾千年来SST下降与全球温度变化并不一致,表明海湾环境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较为复杂,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北部湾;长链烯酮;SST;正构烷烃
报告人
许嘉莉
硕士研究生 广东海洋大学

稿件作者
许嘉莉 广东海洋大学
黄柳鑫 广东海洋大学
孔德明 广东海洋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