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世暖期赤道西太平洋上层水体结构的轨道尺度变化
编号:391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4 13:52:02 浏览:835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08:24(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1] 主题1、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暂无文件

摘要
上新世暖期以来全球气候逐渐变冷,一个关键机制可能是海洋热量和水汽向高纬传输增强,然而相关认识仍然不足。本研究利用IODP U1489站浮游有孔虫混合层和温跃层属种壳体的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上新世-早更新世期间(2-4 Ma)赤道西太平洋上层水体结构的轨道尺度特征,探讨西太暖池区温跃层水热结构变化、以及热量和水汽向高纬输送的气候效应。结果显示:(1)温跃层属种δ18O变化以405 ka/100 ka偏心率周期和23 ka岁差周期主导,暗示温跃层水热结构变化受低纬日照变化调控,两个属种δ13C变化以405 ka周期主导,可能反映大洋碳储库偏心率长周期演变的低纬调控机制;(2)属种间δ18O、δ13C差异的趋势性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冷长趋势相关联,Δδ13CP-G开始减小以及两属种δ13C的41 ka斜率周期在~3.5 Ma开始减弱,推测与区域构造导致的水团比例改组有关。
关键词
上新世暖期,西太暖池,上层水体结构
报告人
任钰
硕士研究生 同济大学

稿件作者
任钰 同济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