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北部晚新生代沉积物Sr-Nd同位素组成及其物源示踪
编号:390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4 13:51:13 浏览:794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08:33(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1] 主题1、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暂无文件

摘要
海南岛北部(琼北)巨厚的晚新生代沉积物记录了海南岛晚新生代气候与环境演化信息。但关于该沉积物Sr-Nd同位素方法的物源示踪研究还比较缺乏。以琼北钻遇基岩的钻孔(ZK1-5)为研究对象, 以Sr-Nd同位素组成为示踪手段, 开展了其物源示踪研究。结果表明: 海南岛北部于晚新生代中新世—更新世经历了从滨浅海相沉积—海陆交互相沉积—陆相沉积—火山喷发环境的转变, 中新世海相沉积Sr同位素比值(平均值0.727002)整体高于上新世海陆过渡相和更新世陆相沉积的Sr同位素比值(平均值0.714917), 表明海相沉积比海陆过渡相和陆相沉积风化程度更高。海相、海陆过渡相及陆相沉积的Nd同位素组成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较一致, 表明海陆环境变迁并没有引起该地区物源发生重大变化。而琼北晚新生代沉积物εNd(0)值分布范围(-14.0~-5.1)与岛内花岗质岩石的εNd(0)值分布范围(-14.1~-5.2)基本一致, 与岛内变质岩(1.2~8.5)和玄武岩类岩石(1.9~7.8)的εNd(0)值差别较大, 表明其源岩主要来自海南岛花岗质岩石, 变质岩和玄武岩贡献较小, 这可能与岛内花岗质岩石分布范围广有关。对琼北地区晚新生代沉积物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的认识, 有助于深入理解晚新生代海南岛风化过程及环境变化, 并对南海物源及古海陆环境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海南岛 ; 晚新生代; Sr-Nd同位素; 物源; 沉积环境;地球化学; 南海北部 ; 地质调查工程
报告人
张磊
副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稿件作者
张磊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