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冰期时西南极威德尔海西北部沉积环境演化
编号:389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4 13:50:39 浏览:791次
张贴报告
摘要
晚第四纪的气候变化控制了南极地区的冰架进退。冰架崩塌形成的冰山在其破碎、漂流、融化过程中把冰筏碎屑(IRD)搬运到海洋中。同时, 大量的冰川融水促进了海洋垂直剖面结构和动力的改变, 从而影响冰筏碎屑的沉积过程。此前对于揭示极地海域冰筏碎屑与底流活动变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尚不充分。因此, 本文分析了南极威德尔海西北部柱状沉积物的沉积记录, 在对比沉积物粒度数据特征、分析沉积物端元模型的基础上, 发现4次明显的沉积物粒度变化事件和底流增强事件同时发生。这种同步性说明冰架系统与海洋环境之间存在内在的调节机制。两次较强的冲刷事件证明岩心形成过程中存在着两次沉积间断, 同时也合理地解释了古地磁数据和AMS14C数据存在的显著年龄差异。此外, 鉴于D4-9岩心样品蛋白石、有机碳等指标均指示了极低的输出生产力情况,且与冰期的生产力水平相当, 推断该岩心主要形成于末次冰期期间。综上分析, D4-9岩心所记录的事件反映出南极地区千年尺度的气温变化诱发了冰架的后退, 导致了明显的冰筏碎屑事件和底流增强事件, 解释了威德尔海区冰架-海洋过程的内在耦合关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