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蜗牛壳体高分辨率氧同位素研究
编号:388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6 17:25:14 浏览:796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08:48(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1] 主题1、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暂无文件

摘要
陆生蜗牛对气候和环境变化非常敏感,是古气候研究的优良载体。对单个蜗牛壳体进行高分辨率氧同位素(δ18Os)的研究已有二十多年,但到目前为止,对高分辨率δ18Os结果是否具有可重复性,不同个体和种属间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其气候指示意义,仍没有系统的研究和统一的认识。本研究中我们对西安常见的条华蜗牛(Cathaica fasciola)和灰巴蜗牛(Bradybaena ravida)进行了高分辨率分析测试,共分析了43只蜗牛,获得了1449个δ18Os数据。研究发现,不同时间采集的不同个体C. fasciola蜗牛高分辨δ18Os序列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在季节尺度上,C. fasciolaB. ravida蜗牛高分辨δ18Os序列的波动幅度和变化特征具有良好的相似性,表明它们在研究地区的生长季相似,主要集中在3月~10月。两种蜗牛δ18Os值在细节上的差异则可能反映了栖息微环境的差异,如相对湿度和温度。研究进一步指出,降水δ18O可能主导了季节尺度上蜗牛高分辨δ18Os的变化范围及其平均值。目前牙钻手动采样的样品平均时间分辨率可达2~4天,计算的未成年C. fasciola蜗牛的平均生长速度为~290 mm/day(250~330 mm/day)。因此,陆生蜗牛壳体有望揭示高分辨率陆地气候环境变化历史,在季节-天气尺度上实现将古论今,促进古今融合研究。
 
关键词
陆生蜗牛,高分辨率,氧同位素,古气候
报告人
董吉宝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稿件作者
董吉宝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