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南地区新元古代早期宏体碳质压膜化石多样性初探
编号:387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4 13:41:02 浏览:783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08:01(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16] 主题16、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暂无文件

摘要
新元古代早期的拉伸纪处于“无聊的十亿年”的末期和“雪球地球”的前夜,在这一环境转折期亦发生了冠群真核生物的初步崛起,使拉伸纪成为探索早期真核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的关键时期。华北地台的胶辽徐淮地区普遍出露中元古代晚期至新元古代早期地层,地层层序清晰、基本未变质,且化石丰富,近年来成为研究该时期生物演化与环境变迁的热点区域。辽南地区位于胶辽徐淮地区北部,是我国前成冰纪宏体碳质压膜化石的重要产出区域,其中包括近年报道的距今约10亿年的多细胞绿藻化石。然而,相较于淮南与鲁西等地区,辽南地区宏体化石的多样性明显偏低,需要更大规模的化石挖掘与更为系统的化石生物学研究。本研究在辽南地区的拉伸纪长岭子组、南芬组等地层获得了较多的宏体化石,进行了系统的整理、观察与统计。结果显示辽南地区宏体化石组合主要以Chuaria circularisTawuia dalensisSinosabellites huainanensisProtoarenicola baiguashanensis为主,此外还包括S. huangshanensis等新类型,暗示辽南地区宏体化石的多样性仍具有较大的发掘潜力。此外,辽南地区的宏体化石组合与石旺庄生物群和淮南生物群具有相似性,表明Protoarenicola- Pararenicola-Sinosabellites宏体化石组合可能在全球(至少在胶辽徐淮地区)具有生物地层学意义。
 
关键词
华北,拉伸纪,碳质压模化石,多核体藻类
报告人
邱明杨
硕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稿件作者
邱明杨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李光金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