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地区古元古代晚期串岭沟组多细胞真核生物
编号:386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4 13:40:02 浏览:766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08:02(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16] 主题16、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暂无文件

摘要
多细胞化是真核生物演化出大型复杂生命体的先决条件之一,化石记录表明多细胞真核生物在中元古代甚至是古元古代就已经出现,但因缺乏可靠证据,并未被广泛接受,其中包括燕山地区长城系串岭沟组中的丝状体化石Qingshania magnifica(阎玉忠,1989)。本次研究通过酸浸解方法从串岭沟组获得大量此类化石。丝状体由单列细胞组成,直径达190微米,具有一定程度的形态复杂度,部分细胞内的圆形结构很可能是一种孢子。谱学证据表明丝状体的有机质组成和同层产出的蓝细菌化石明显不同。通过与现生生物对比,以上证据支持丝状体的真核属性,且很可能是真核藻类,说明真核生物在古元古代晚期就已经演化出简单的多细胞体制,比之前的认识提前了近七千万年。
关键词
串岭沟组,真核生物,古元古代,微体化石,燕山地区
报告人
苗兰云
助理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稿件作者
苗兰云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