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带气旋的生成预估将向两极移动
编号:38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19:30:43 浏览:793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6:1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S12] 主题12、大气物理与气象气候 [S12-3] 主题12、大气物理与气象气候 专题12.5(18日下午,226)

暂无文件

摘要
气候变化对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热带气旋所引起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灾害会给全球沿海各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前人的研究利用全球和区域气候模式研究了热带气旋活动未来的变化,包括生成频数、移动路径、强度和降水等。前人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将导致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降水将会增加。然而,对于全球变暖背景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和生成位置的变化,目前尚缺乏共识,这导致评估气候变化对热带气旋活动的综合影响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表明我们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加强对全球变暖与热带气旋活动之间复杂关系的理解。我们的研究成果基于日本气象厅发布的高分辨率的大样本模拟数据集 (d4PDF) 发现,在未来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全球热带气旋的生成将向极地移动 ,在未来增暖4°的模拟中表现最明显。在全球各个海域均显示热带区域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占比随着增暖水平的增加将会降低,而副热带区域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占比随着增暖水平的增加将会增加 ,而这主要与Hadley环流的减弱有关 。随着全球变暖,大气对流层高层的温度增加更快,导致大气稳定度的增加,造成经向环流的减弱,表现为热带区域有异常的下沉运动,使得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减少,而副热带区域有异常的上升运动,使得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增加。进一步我们发现区域Hadley环流的差异主要与经向的位温梯度有明显的关系。最后利用信噪比方法预估阿拉伯海、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副热带区域的热带气旋生成的信号将出现在未来增暖2°的背景下,而西北太平洋和东北太平洋副热带区域的热带气旋生成的信号将出现在未来增暖4°的背景下 。
 
关键词
热带气旋,未来预估
报告人
曹西
副研究员 大气所

稿件作者
曹西 大气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