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拉格朗日模型的东山-南澎列岛造礁珊瑚生态廊道识别研究
编号:378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4 12:19:13 浏览:819次
口头报告
摘要
相对高纬度海区可能是一些造礁珊瑚应对气候变暖的避难所。福建东山县是我国华南沿岸造礁珊瑚分布最北缘,其西南方的广东南澎列岛也具有丰富的造礁珊瑚种类。深入了解两地造礁珊瑚生物地理格局及连通性,对两地造礁珊瑚群落生态修复和长久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现场调查及模型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东山-南澎列岛造礁珊瑚的生态连通性及潜在扩散廊道。一方面,聚类分析显示两地造礁珊瑚群落组成相似性尽管较低,但与我国其他海区相比则相似性已是最高,由此判断两地造礁珊瑚群落存在潜在的生态连通性。另一方面,基于ROMS构建包含多年平均流场数据的水动力模型,结合拉格朗日模型,模拟了5月份珊瑚幼虫从南澎列岛向东山的扩散过程,并绘制粒子运动轨迹的最小包络线图作为南澎列岛至东山头屿的造礁珊瑚生态廊道。此外,本文还尝试分析拉格朗日模型中所有粒子的运动特征,识别粒子最优扩散路径,进一步探讨生态廊道的识别方法。
稿件作者
黄丁勇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郑新庆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