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年中国海岸带互花米草治理成效评估
编号:377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4 11:25:40 浏览:862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均强调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互花米草(S. alterniflora)作为我国海岸带最成功的入侵物种,对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旨在评估从SDGs元年(2015年)到目标完成年(2020年),中国大陆海岸带互花米草治理成效。研究利用Landsat系列卫星数据和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获取了2015-2020年中国海岸带地区互花米草时空变化信息。结果表明:截至2015年,我国滨海地区互花米草入侵面积达54580公顷,亟需全国范围防治和管理。2015-2020年,在政府的治理下,我国互花米草范围持续萎缩,净减少面积约为2610公顷,说明互花米草治理成效显著。其中,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互花米草面积减少分别为4908公顷、2176公顷和1034公顷。而在部分地区(如山东省),互花草面积持续显著扩大(3718 ha)。近年来,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行动计划,并在互花米草防治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基本达到了相关SDGs的规定。客观评估和权衡互花米草的治理效果及潜在利用,对于促进我国海岸带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的研究方法、数据集和结论可为监测和评估中国乃至全球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方法借鉴和数据基础。
关键词
互花米草,SDGs 可持续发展目标,滨海湿地,遥感
稿件作者
李慧颖
青岛理工大学
毛德华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发表评论